武漢模式:三網融合新坐標
發(fā)布時間:2010-12-17 17:10:04 熱度:2194
12/17/2010,光纖在線武漢訊,2010年1月13日,國務院總理溫家寶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加快推進電信網、廣播電視網和互聯(lián)網三網融合。時隔近一年,三網融合取得重大突破。12月16日,武漢廣電與中國電信武漢分公司舉行組建武漢市三網融合合資公司簽約儀式,開創(chuàng)了中國廣電和電信在推進三網融合業(yè)務上從競爭趨向競合的先河。
據介紹,在新組建合資公司中,電信、廣電各占一半股份,定期輪流擔任董事長和總經理。合資公司運營是一個技術創(chuàng)新、業(yè)務和市場運營規(guī)則方面創(chuàng)新的實驗臺。雙方將以組建合資公司為起點,促進合作,整合資源。初期先開展新型增值業(yè)務和公共信息服務,條件成熟時,再逐步擴大業(yè)務范圍,探索創(chuàng)新網絡、平臺建設和管理,積極推進雙方業(yè)務進入,逐步推出包括三網融合接入的NGB、IPTV等融合套餐業(yè)務,電視屏、電腦屏、手機屏、家庭信息機等多屏互動業(yè)務,視頻點播、娛樂、教育、理財等方面豐富互動業(yè)務種類,家庭安防智能管家、電視支付等智能家庭應用,使百姓享受更加豐富多彩的信息服務。
武漢市的這一創(chuàng)造性的舉動,必將成為三網融合一周年的新坐標。
從1998年中國提出“三網融合”的概念來,歷經12年的磕磕絆絆,始終無法取得重大進展,究其原因,無非是兩個:一是技術、市場各方面不成熟,二是國家政策和體制存在障礙。即使是技術與市場已經培育較為成熟的情況下,國務院強行將廣電和電信拉在一張飯桌上,但雙方始終各懷心思,無法就合作和利益分成達成一致。直到今年的6月,三網融合試點方案正式出臺,三網融合進度才突然加速。
但相比之下,深圳、北京、長沙地區(qū)、綿陽等其他試點城市仍然進展緩慢。而武漢之所以能首開先河,在于武漢擁有以下優(yōu)勢:具有三網融合良好的技術、科研、產品基礎;良好的政策環(huán)境基礎;是全國探索三網融合規(guī)?;l(fā)展較早的城市,具有豐富的三網融合建設與應用服務經驗;武漢電信是國內較早進行三網融合商用的運營商;是全國首開20M寬帶進入家庭的城市;政府的大力支持。而且武漢廣電和電信的關系也相對融洽。武漢廣電網絡公司副總經理鞠宏在今年8月份的“第六屆數字電視高峰論壇”就表示,三網融合不僅僅是相互競爭,還應該有合作的空間,廣電和電信的關系應該是合作、連橫,鞠宏透露,武漢廣電已經與電信組建合資公司,在新的小區(qū)開展三網融合的業(yè)務,雙方共同出資2.2億人民幣,合資公司的主要任務就是在新的小區(qū)全面推行三網融合建設,運營三網融合的全業(yè)務。廣電要觸動電信的“奶酪”,利用聯(lián)通的寬帶出口,大力發(fā)展寬帶業(yè)務。據光纖在線了解,武漢電信很早就在開展IPTV業(yè)務,并一直進展順利。在今年舉行的各類會議上,電信和廣電的高層經常毫不客氣的將對方視為搶奪自己奶酪的競爭對手,對對方采取各種防范措施,而很少開誠布公的談及合作。在這種氛圍中,武漢電信和廣電的良性競合,就顯得十分珍貴。
光纖在線咨詢一名武漢業(yè)內人士,該人士表示,武漢廣電和電信的正式合作,解決了政策上的難題,對于武漢的光通信的發(fā)展將具有很大的促進作用。烽火集團等設備商和器件商對于運營商的需求,會有一個更明確的方向。據了解,初步估算三網融合后每年將直接拉動武漢市社會投資50億元,光通信產業(yè)和通信服務業(yè)增加產值120億元以上。這對于武漢本地的設備商和器件商,將是一大利好消息。
而武漢廣電和電信的合作,對于武漢FTTH的發(fā)展也是一大利好。武漢市是全國第一個開展FTTH試點的城市,目前FTTH覆蓋率位居全國前列,最新數據顯示FTTX用戶已達75萬戶。武漢廣電和電信的深度合作,有利于擴大FTTH覆蓋面、降低資費、融合各種應用,將推動著武漢FTTH繼續(xù)向縱深發(fā)展。
據介紹,在新組建合資公司中,電信、廣電各占一半股份,定期輪流擔任董事長和總經理。合資公司運營是一個技術創(chuàng)新、業(yè)務和市場運營規(guī)則方面創(chuàng)新的實驗臺。雙方將以組建合資公司為起點,促進合作,整合資源。初期先開展新型增值業(yè)務和公共信息服務,條件成熟時,再逐步擴大業(yè)務范圍,探索創(chuàng)新網絡、平臺建設和管理,積極推進雙方業(yè)務進入,逐步推出包括三網融合接入的NGB、IPTV等融合套餐業(yè)務,電視屏、電腦屏、手機屏、家庭信息機等多屏互動業(yè)務,視頻點播、娛樂、教育、理財等方面豐富互動業(yè)務種類,家庭安防智能管家、電視支付等智能家庭應用,使百姓享受更加豐富多彩的信息服務。
武漢市的這一創(chuàng)造性的舉動,必將成為三網融合一周年的新坐標。
從1998年中國提出“三網融合”的概念來,歷經12年的磕磕絆絆,始終無法取得重大進展,究其原因,無非是兩個:一是技術、市場各方面不成熟,二是國家政策和體制存在障礙。即使是技術與市場已經培育較為成熟的情況下,國務院強行將廣電和電信拉在一張飯桌上,但雙方始終各懷心思,無法就合作和利益分成達成一致。直到今年的6月,三網融合試點方案正式出臺,三網融合進度才突然加速。
但相比之下,深圳、北京、長沙地區(qū)、綿陽等其他試點城市仍然進展緩慢。而武漢之所以能首開先河,在于武漢擁有以下優(yōu)勢:具有三網融合良好的技術、科研、產品基礎;良好的政策環(huán)境基礎;是全國探索三網融合規(guī)?;l(fā)展較早的城市,具有豐富的三網融合建設與應用服務經驗;武漢電信是國內較早進行三網融合商用的運營商;是全國首開20M寬帶進入家庭的城市;政府的大力支持。而且武漢廣電和電信的關系也相對融洽。武漢廣電網絡公司副總經理鞠宏在今年8月份的“第六屆數字電視高峰論壇”就表示,三網融合不僅僅是相互競爭,還應該有合作的空間,廣電和電信的關系應該是合作、連橫,鞠宏透露,武漢廣電已經與電信組建合資公司,在新的小區(qū)開展三網融合的業(yè)務,雙方共同出資2.2億人民幣,合資公司的主要任務就是在新的小區(qū)全面推行三網融合建設,運營三網融合的全業(yè)務。廣電要觸動電信的“奶酪”,利用聯(lián)通的寬帶出口,大力發(fā)展寬帶業(yè)務。據光纖在線了解,武漢電信很早就在開展IPTV業(yè)務,并一直進展順利。在今年舉行的各類會議上,電信和廣電的高層經常毫不客氣的將對方視為搶奪自己奶酪的競爭對手,對對方采取各種防范措施,而很少開誠布公的談及合作。在這種氛圍中,武漢電信和廣電的良性競合,就顯得十分珍貴。
光纖在線咨詢一名武漢業(yè)內人士,該人士表示,武漢廣電和電信的正式合作,解決了政策上的難題,對于武漢的光通信的發(fā)展將具有很大的促進作用。烽火集團等設備商和器件商對于運營商的需求,會有一個更明確的方向。據了解,初步估算三網融合后每年將直接拉動武漢市社會投資50億元,光通信產業(yè)和通信服務業(yè)增加產值120億元以上。這對于武漢本地的設備商和器件商,將是一大利好消息。
而武漢廣電和電信的合作,對于武漢FTTH的發(fā)展也是一大利好。武漢市是全國第一個開展FTTH試點的城市,目前FTTH覆蓋率位居全國前列,最新數據顯示FTTX用戶已達75萬戶。武漢廣電和電信的深度合作,有利于擴大FTTH覆蓋面、降低資費、融合各種應用,將推動著武漢FTTH繼續(xù)向縱深發(fā)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