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廣電發(fā)展FTTx網絡的探討
發(fā)布時間:2018-05-31 10:57:50 熱度:2354
5/31/2018,作者:山西廣電信息網絡(集團)有限責任公司郭晉麟,在數字化改造的過程中,有線電視網的網絡設施雙向化改造是基礎,沒有雙向化改造,就沒有合適的承載平臺,數字化就是一句空話,新業(yè)務也就不可能開展。但是如何進行數字化改造,業(yè)界一直沒有定論,一直以來,DOCSIS似乎是廣電唯一選擇的技術,但由于我國HFC網絡質量和CMTS系統(tǒng)的成本等諸多因素,到目前為止,除了極少數(如深圳)外,還很少開展起來。時至今日,我們看到了廣電總局采取了更加務實的態(tài)度,并在技術方案的傾向性方面已經有所改變。在CCBN 2007的主題報告會上,王效杰司長透露,很快就要發(fā)布《有線電視網雙向化改造指導意見》,這個有兩部分,一個是基礎傳輸網絡改造,其中有基本實現光纖到樓,逐步實現光纖到戶。再就是用戶接入改造,要充分利用現有的有線電視同軸電纜,采用多種雙向接入技術。這樣整個網絡就實現雙向,交互,多功能。這與張海濤副局長在報告中講的一句話:“我們要充分利用高新技術,加快傳統(tǒng)媒體的改造,加快新興媒體的發(fā)展”相互呼應。這表明,總局的指導意見已經轉向采用先進的FTTx技術來改造網絡,鼓勵各種技術競爭,迅速構建新一代廣電網絡。關于這一點,有以下幾個方面值得探討:
1. 光纖到戶僅是長遠目標
王司長在報告中提到了光纖到戶,繼而業(yè)界出現“廣電總局將實現FTTH,與電信爭最后一公里”的論調,這句話本身沒錯,目前看來,我們的有線通信網絡都可能會走向光纖到戶,從而實現三網融合,廣電與電信的競爭也難以避免。但這不是現在,“逐步實現光纖到戶”是一個長遠目標,真正要做的是FTTP,即光纖到樓或小區(qū),具體對廣電來說,目前比較合理的部署方式是一個光站服務50到數百個用戶,即使采用FTTx技術,比如EPON,ONU將與光站放在一起,同樣可以服務幾十到數百個用戶,當然,也可以更往下走一步,到十幾個用戶。無論如何,光纖到戶不會是近期的目標,尤其是對于相對處于弱勢的廣電企業(yè)來說,不充分利用其擁有的銅線資源,實現光纖到戶是非常不現實的。因此,也不存在“目前中國各大電信運營商還沒有一家提出光纖到家戰(zhàn)略,相比廣電的部署來說落后了一步?!钡膯栴}。
王司長的報告中說得明白,基本實現光纖到樓,這可以是最近幾年的目標,同時,光纖到小區(qū),或一個光站服務數棟樓的情況也不會少見。另一個很重要的方面,是用戶的接入改造,也就是如何入戶的問題。王司長提到“充分利用現有的有線電視同軸電纜,采用多種技術”。這為我們刻畫出了廣電網絡改造的基本思路,如何建立一個性價比高的、高效的、有利于業(yè)務開展的網絡非常重要,這就要充分利用現有的HFC網絡,數字化雙向網絡要充分利用已有的HFC網絡資源,這里面不僅包含要利用原有的光纖光纜,同軸電纜,也包括管道、機房資源、管理維護資源等等。在可能的技術方案中,數字化接入實現可分成兩個部分,一部分是廣電網絡的分前端機房到各個光站,這是光纖傳輸部分,另一個部分是光站到家,這部分是基于同軸電纜的。
根據目前的技術現狀,其光纖部分的技術可以是:有源以太網技術、PON(EPON或GPON)、MSTP等,以太網(有源或無源)被采用的可能性最大。而銅線部分所能采用的技術紛繁復雜,都還不十分成熟,有待市場檢驗,它們包括:基帶EoC,MoCA,HomePNA,WirelessOverCable等。
2. 新業(yè)務的開展是網絡改造的目的
在張海濤的報告中,多次提到新媒體、新業(yè)務,網絡改造的目的也在于此。新媒體必然依賴數字化,廣電多年來裹足不前,非??释苡幸粋€能開展各種雙向業(yè)務的網絡,借助自己的內容方面的優(yōu)勢和龐大的客戶群體,打一個翻身仗,在將來的三網融合之中不至于遠落于人后。
既然開展新業(yè)務是網絡改造的目的,那么這里自然就有兩個問題:其一,要開展哪些業(yè)務,何時能開展起來,這給網絡改造提出了一個建設時機的要求,以及可擴展性要求;其二,這些業(yè)務對網絡的要求如何,這給網絡提出了一個品質要求。信息社會瞬息萬變,這些問題的解答不是那么容易的。新媒體和業(yè)務的研究必須同時進行,并在建設網絡的同時在業(yè)務上取得突破,才能得到良性發(fā)展,這里面不僅包括顯性的需求、市場和技術的問題,還包括政策這個關鍵因素。網絡改造不是一蹴而就的,只有依靠有效的業(yè)務開展,才能為網絡改造帶來后勁,帶能使得廣電網絡得到逐步改善。真正在多年以后,“逐步實現光纖到戶”。
其實,廣電運營商在業(yè)務的開展上具有先天優(yōu)勢,中國廣電在全國有1.4億有線電視用戶,還有2.2億用戶通過天線收看電視節(jié)目。人們花在電視上的時間遠遠大于花在電腦和電話上的時間。當前部分年輕人把一部分時間從電視上移到電腦上,這不是說電視這個載體、廣電這個網絡不吸引人,而是在這個載體和網絡上的業(yè)務開發(fā)大大落后了,或者說體制和政策應該改變了。這是一個“前傾”和“后仰”的問題,從“后仰”的姿態(tài)中獲取信息,得到娛樂享受要比“前傾”來得更加舒適和放松。廣電業(yè)務的開展可以立足于娛樂,新聞信息和交流,這包含了家庭用戶大多數的通信需要。
當前數字電視業(yè)務包括視頻點播、陽光政務、各種各樣的信息服務等。這還不夠,廣電網絡要取得充分的發(fā)展,必須完全進入電信領域,需要能夠開展電信能夠開展的幾乎所有業(yè)務。這就需要廣電和電信慢慢對等開放,相互進入各自領域,充分競爭。否則,由于業(yè)務開展不充分,網絡改造也許并不能帶來一個全新景象。
3. 技術選擇必須著眼長遠
廣電網絡以前考慮的DOCSIS技術,也就是常說的Cable Modem接入,體現了充分利用原有網絡資源的思想。DOCSIS在北美取得了極大的成功,絕大多數的家庭用戶采用Cable Modem接入,但在我國,由于原有Cable系統(tǒng)不支持雙向傳輸,必須進行改造,這一項投資巨大,多數網絡公司難以承受。由于DOCSIS在北美的成功,同時,新一代的DOCSIS 3.0技術通過捆綁頻道的技術,能夠提供下行高達160Mbps甚至更高的帶寬,我想有些城市仍然會考慮這種技術,比如已經采用CMTS網絡的深圳,南京等。
更多值得廣電FTTx網絡考慮的技術是前面所提到的PON,MetroEthernet和各種基于Cable的接入技術。這些技術各有優(yōu)缺點,如何選擇?當前正做網絡改造,但我們不希望總是網絡改造,一定時期內的適應性是需要的。同時,一個突出的問題是,多數廣電運營商的資金并不寬裕,難以建設一個高帶寬高質量的網絡。這是當前一些廣電運營商采用基帶EoC的原因之一??紤]一下,一些城市在建設CMTS網絡時,回傳噪聲都是一個大問題,基帶EoC的噪聲問題仍然會十分突出,那么再一次改造也就會在所難免。在當前各種技術都不是十分成熟的情況下,廣電網絡公司一定要多做理論研究,多做試驗,充分測試。并在技術選擇上著眼長遠,考慮周全。
(關于技術比較和選擇的更多內容,參見:廣電FTTx網絡建設的技術選擇)
4. 局面還很復雜,政府的作用關鍵
我們也不要忘記,廣電網絡多年來停滯不前,在提供業(yè)務能力上已經遠遠被電信拋在后面,盡管廣電自1994年就開始數字化引入,但由于各方面的原因,直到這兩年才開始有所起色。當前是一個歷史的機遇,借整體平移的契機,廣電網絡和廣電運營在最近幾年可望有一個大發(fā)展。但由于長期以來形成的政企不分、條塊分割、壟斷經營等多方面的原因導致廣電體系情況比較復雜。具體表現為各個公司規(guī)模較小、投資主體多元化、技術標準參差不齊、經營效益差距較大。從全國范圍來說,盡管整合在緊鑼密鼓地進行之中,目前還有不下二百個獨立或基本獨立的網絡公司,整合起來也是困難重重。廣電網絡的特殊性,決定了其整合的復雜性和艱巨性。
目前, 整體轉換、網絡整合和完成體制改革并進,網絡是基礎,這些大事與網絡改造必然相互影響。盡管網絡的數字化雙向改造的勢頭已經不可逆轉,但政策因素、整合的進程都會網絡改造的進度產生影響。同樣,新媒體、新業(yè)務的開展,不是單個網絡公司能夠左右的,這要依靠整個行業(yè),依靠政策引導和政策環(huán)境。這其中,政府和監(jiān)管機構的作用至關重要。
另一方面,數字化改造,建設雙向網絡,廣電與電信的業(yè)務競爭不可避免,電信和廣電的網絡業(yè)務何時開放,如何開放,網絡如何融合?如何既促進廣電網絡發(fā)展,逐步消除壟斷,又能保護競爭,使我國通信事業(yè)長久受益。這都是考驗政府相關機構智慧的地方。
總之,廣電的接入網絡的數字化雙向改造情況不那么簡單,它不單單是個技術工作,會牽涉到方方面面,也不僅是一個市場行為,還要依靠相關機構的決心和智慧。
1. 光纖到戶僅是長遠目標
王司長在報告中提到了光纖到戶,繼而業(yè)界出現“廣電總局將實現FTTH,與電信爭最后一公里”的論調,這句話本身沒錯,目前看來,我們的有線通信網絡都可能會走向光纖到戶,從而實現三網融合,廣電與電信的競爭也難以避免。但這不是現在,“逐步實現光纖到戶”是一個長遠目標,真正要做的是FTTP,即光纖到樓或小區(qū),具體對廣電來說,目前比較合理的部署方式是一個光站服務50到數百個用戶,即使采用FTTx技術,比如EPON,ONU將與光站放在一起,同樣可以服務幾十到數百個用戶,當然,也可以更往下走一步,到十幾個用戶。無論如何,光纖到戶不會是近期的目標,尤其是對于相對處于弱勢的廣電企業(yè)來說,不充分利用其擁有的銅線資源,實現光纖到戶是非常不現實的。因此,也不存在“目前中國各大電信運營商還沒有一家提出光纖到家戰(zhàn)略,相比廣電的部署來說落后了一步?!钡膯栴}。
王司長的報告中說得明白,基本實現光纖到樓,這可以是最近幾年的目標,同時,光纖到小區(qū),或一個光站服務數棟樓的情況也不會少見。另一個很重要的方面,是用戶的接入改造,也就是如何入戶的問題。王司長提到“充分利用現有的有線電視同軸電纜,采用多種技術”。這為我們刻畫出了廣電網絡改造的基本思路,如何建立一個性價比高的、高效的、有利于業(yè)務開展的網絡非常重要,這就要充分利用現有的HFC網絡,數字化雙向網絡要充分利用已有的HFC網絡資源,這里面不僅包含要利用原有的光纖光纜,同軸電纜,也包括管道、機房資源、管理維護資源等等。在可能的技術方案中,數字化接入實現可分成兩個部分,一部分是廣電網絡的分前端機房到各個光站,這是光纖傳輸部分,另一個部分是光站到家,這部分是基于同軸電纜的。
根據目前的技術現狀,其光纖部分的技術可以是:有源以太網技術、PON(EPON或GPON)、MSTP等,以太網(有源或無源)被采用的可能性最大。而銅線部分所能采用的技術紛繁復雜,都還不十分成熟,有待市場檢驗,它們包括:基帶EoC,MoCA,HomePNA,WirelessOverCable等。
2. 新業(yè)務的開展是網絡改造的目的
在張海濤的報告中,多次提到新媒體、新業(yè)務,網絡改造的目的也在于此。新媒體必然依賴數字化,廣電多年來裹足不前,非??释苡幸粋€能開展各種雙向業(yè)務的網絡,借助自己的內容方面的優(yōu)勢和龐大的客戶群體,打一個翻身仗,在將來的三網融合之中不至于遠落于人后。
既然開展新業(yè)務是網絡改造的目的,那么這里自然就有兩個問題:其一,要開展哪些業(yè)務,何時能開展起來,這給網絡改造提出了一個建設時機的要求,以及可擴展性要求;其二,這些業(yè)務對網絡的要求如何,這給網絡提出了一個品質要求。信息社會瞬息萬變,這些問題的解答不是那么容易的。新媒體和業(yè)務的研究必須同時進行,并在建設網絡的同時在業(yè)務上取得突破,才能得到良性發(fā)展,這里面不僅包括顯性的需求、市場和技術的問題,還包括政策這個關鍵因素。網絡改造不是一蹴而就的,只有依靠有效的業(yè)務開展,才能為網絡改造帶來后勁,帶能使得廣電網絡得到逐步改善。真正在多年以后,“逐步實現光纖到戶”。
其實,廣電運營商在業(yè)務的開展上具有先天優(yōu)勢,中國廣電在全國有1.4億有線電視用戶,還有2.2億用戶通過天線收看電視節(jié)目。人們花在電視上的時間遠遠大于花在電腦和電話上的時間。當前部分年輕人把一部分時間從電視上移到電腦上,這不是說電視這個載體、廣電這個網絡不吸引人,而是在這個載體和網絡上的業(yè)務開發(fā)大大落后了,或者說體制和政策應該改變了。這是一個“前傾”和“后仰”的問題,從“后仰”的姿態(tài)中獲取信息,得到娛樂享受要比“前傾”來得更加舒適和放松。廣電業(yè)務的開展可以立足于娛樂,新聞信息和交流,這包含了家庭用戶大多數的通信需要。
當前數字電視業(yè)務包括視頻點播、陽光政務、各種各樣的信息服務等。這還不夠,廣電網絡要取得充分的發(fā)展,必須完全進入電信領域,需要能夠開展電信能夠開展的幾乎所有業(yè)務。這就需要廣電和電信慢慢對等開放,相互進入各自領域,充分競爭。否則,由于業(yè)務開展不充分,網絡改造也許并不能帶來一個全新景象。
3. 技術選擇必須著眼長遠
廣電網絡以前考慮的DOCSIS技術,也就是常說的Cable Modem接入,體現了充分利用原有網絡資源的思想。DOCSIS在北美取得了極大的成功,絕大多數的家庭用戶采用Cable Modem接入,但在我國,由于原有Cable系統(tǒng)不支持雙向傳輸,必須進行改造,這一項投資巨大,多數網絡公司難以承受。由于DOCSIS在北美的成功,同時,新一代的DOCSIS 3.0技術通過捆綁頻道的技術,能夠提供下行高達160Mbps甚至更高的帶寬,我想有些城市仍然會考慮這種技術,比如已經采用CMTS網絡的深圳,南京等。
更多值得廣電FTTx網絡考慮的技術是前面所提到的PON,MetroEthernet和各種基于Cable的接入技術。這些技術各有優(yōu)缺點,如何選擇?當前正做網絡改造,但我們不希望總是網絡改造,一定時期內的適應性是需要的。同時,一個突出的問題是,多數廣電運營商的資金并不寬裕,難以建設一個高帶寬高質量的網絡。這是當前一些廣電運營商采用基帶EoC的原因之一??紤]一下,一些城市在建設CMTS網絡時,回傳噪聲都是一個大問題,基帶EoC的噪聲問題仍然會十分突出,那么再一次改造也就會在所難免。在當前各種技術都不是十分成熟的情況下,廣電網絡公司一定要多做理論研究,多做試驗,充分測試。并在技術選擇上著眼長遠,考慮周全。
(關于技術比較和選擇的更多內容,參見:廣電FTTx網絡建設的技術選擇)
4. 局面還很復雜,政府的作用關鍵
我們也不要忘記,廣電網絡多年來停滯不前,在提供業(yè)務能力上已經遠遠被電信拋在后面,盡管廣電自1994年就開始數字化引入,但由于各方面的原因,直到這兩年才開始有所起色。當前是一個歷史的機遇,借整體平移的契機,廣電網絡和廣電運營在最近幾年可望有一個大發(fā)展。但由于長期以來形成的政企不分、條塊分割、壟斷經營等多方面的原因導致廣電體系情況比較復雜。具體表現為各個公司規(guī)模較小、投資主體多元化、技術標準參差不齊、經營效益差距較大。從全國范圍來說,盡管整合在緊鑼密鼓地進行之中,目前還有不下二百個獨立或基本獨立的網絡公司,整合起來也是困難重重。廣電網絡的特殊性,決定了其整合的復雜性和艱巨性。
目前, 整體轉換、網絡整合和完成體制改革并進,網絡是基礎,這些大事與網絡改造必然相互影響。盡管網絡的數字化雙向改造的勢頭已經不可逆轉,但政策因素、整合的進程都會網絡改造的進度產生影響。同樣,新媒體、新業(yè)務的開展,不是單個網絡公司能夠左右的,這要依靠整個行業(yè),依靠政策引導和政策環(huán)境。這其中,政府和監(jiān)管機構的作用至關重要。
另一方面,數字化改造,建設雙向網絡,廣電與電信的業(yè)務競爭不可避免,電信和廣電的網絡業(yè)務何時開放,如何開放,網絡如何融合?如何既促進廣電網絡發(fā)展,逐步消除壟斷,又能保護競爭,使我國通信事業(yè)長久受益。這都是考驗政府相關機構智慧的地方。
總之,廣電的接入網絡的數字化雙向改造情況不那么簡單,它不單單是個技術工作,會牽涉到方方面面,也不僅是一個市場行為,還要依靠相關機構的決心和智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