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1/2007,眾所周知,走路是一種好的健身方式。但據(jù)調(diào)查,人們平常走路的速度、姿勢都太隨意,只有6%的人才能達到健身的目的。那么,怎么走才能健身呢?
首都體育學院體育教學系主任李相如說:“走路健身方法細分起來,少說也有近10種,包括大步走、快頻走、彈力走、負重走、倒走、散步、赤足走、雨中散步等,每種都有不同的鍛煉功效!
大步走和快頻走是最常見的、運動量也比較大的兩種方法。大步走的時候要挺直腰背、揮開雙臂,不強調(diào)走路速度,盡量邁開步子向前走;快頻走的步幅較小,但強調(diào)雙腿邁出的頻率要快。不過,不同年齡段的人體力有差異,健身者只需盡力用自己最快的頻率走路即可。這兩種走路方法的運動量都不小,一般人走上2—3分鐘,心率便會達到每分鐘120次左右。這種有益的有氧運動,能夠增強心肺功能。
負重走可以在室內(nèi)跑步機上進行,也可以在戶外。比起腿上綁沙袋或者手中舉啞鈴,套上一件負重馬甲更為科學,能幫助你多燃燒10%的熱量。因此,負重走是一種有效的減肥方式。當然,為了安全起見,背負的重量最好不要超過自身體重的20%。
“飯后百步走,活過九十九!本褪撬^的最普遍的散步。其實許多時候,人們都在不經(jīng)意間進行著這種鍛煉,沒事出門溜溜彎、少坐一站公車走回家,對于身體都有幫助。其中,雨中散步比較少見。比起晴天步行,雨中走路有特殊的健身功效。下雨時能產(chǎn)生大量的負氧離子,讓人心情輕松暢快,有助于調(diào)節(jié)神經(jīng)壓抑,消除抑郁心理。但李相如提醒說,飯后散步不宜走得太快,否則對腸胃不利。
倒走健身近來也很流行。李相如介紹,倒走作為一種反向運動,不但能夠鍛煉到平常運動很難鍛煉到的腿部小肌肉群,還能鍛煉小腦,提高身體的靈活性和協(xié)調(diào)性。另外,經(jīng)常練習倒走可讓腰肌保持有節(jié)律的收緊和松弛,改善腰部血液循環(huán),還可以增加膝關節(jié)的承受力,鍛煉膝部韌帶。
“彈力走和赤足走則比較少見,”李相如說。所謂彈力走,其實與舞蹈有些類似。走路時主要依靠腳尖支撐、腳踝發(fā)力,行進中整個身體比較輕快而有彈性。赤足走則是運用足底按摩的原理,使足底肌肉、筋膜、韌帶、穴位及神經(jīng)末梢盡量接觸地面的沙土、草地以及不平整的卵石面,從而達到調(diào)節(jié)人體各部位功能的作用。
不管采用哪種方式,走路健身最基本的一條注意事項就是準備一雙舒適的鞋子,李相如說。在大多數(shù)情況下,鞋子是走路健身者最主要的“健身器械”,因此一定要穿合腳、舒適的。同時要注意道路交通安全,最好避開空氣污染比較嚴重的主干道,多去草綠林茂的公園和河邊,以確保自己的人身安全。
至于健身強度,李相如建議:“每天至少得走一個小時才能達到健身效果。而且在鍛煉過程中,最好幾種方法交替進行,這樣既不覺枯燥,又能鍛煉到身體的各個部位!贝送,走路健身比較適合中老年人,“年輕人能跑還是應該去跑,到跑不動的時候再考慮走路健身。”
光纖在線公眾號
更多猛料!歡迎掃描左方二維碼關注光纖在線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