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1/2010,作為全球頂尖電信設備制造商之一,華為(Huawei)喜歡把自己描述成一家私有的創(chuàng)新型企業(yè),其所有者是其兩萬名員工。但在審視這家總部位于深圳、增長迅猛的企業(yè)時,大多數美國官員眼睛里看到的只有中國國旗的紅色。
在打入美國市場方面,華為再一次敗下陣來。上月,華為收購兩家美國企業(yè)的努力雙雙受挫,盡管在這兩宗競購中,華為的出價都是最高的,但出售方擔心美國監(jiān)管部門會以國家安全為由阻止收購,因此拒絕了華為的收購意向。
美國官員毫不掩飾自己的擔心。美國駐華大使洪博培(Jon Huntsman)上周在一次講話中承認,美國人往往對國有企業(yè)持懷疑態(tài)度。曾在里根(Reagan)政府擔任美國貿易官員的克萊德·普雷斯托維茨(Clyde Prestowitz)提出,美國在對抗中國政府的重商主義政策方面不夠警惕。他最近撰寫了一本講述美國喪失競爭力的書,名為《美國的不肖子孫》(The Betrayal of American Posterity)。在他看來,美國正重蹈英國19世紀末的覆轍。他表示,英國當時對自由市場機制太過信任,因此被美國和德國等重商主義國家趕超。在冷戰(zhàn)的背景下,日本、臺灣及其它東南亞國家和地區(qū)也借助類似的產業(yè)政策趕了上來。他說,現(xiàn)在輪到了中國,但力度要大得多!拔也皇钦f中國人不該做他們正在做的事情。我只是說,美國人不該和英國人一樣蠢!
亞洲協(xié)會(Asia Society)中國問題專家夏偉(Orville Schell)有不同的看法。他擔心,美國可能對中國的投資過于警惕了,因此恐怕會錯失機會,吸引不到目前從中國流出的巨額資本。夏偉談到中國龐大的外匯儲備及投資實物資產的需求時表示:“我理解對國家安全的關切,但我們不應自絕于這些資本流。”
這就是美國目前面臨的兩難困境。它必須判斷來自中國的投資是中國企業(yè)的商業(yè)決策,還是中共中央構思的宏大計劃的組成部分。如果它推測是后者,那么它必須判定,接受這類投資是否會對本國構成戰(zhàn)略或安全威脅。當美國確實覺察到此類威脅時,它還必須能夠心平氣和地聽任海量的中國資本流向別的地方。(作者戴維·皮林,譯者何黎)
光纖在線公眾號
更多猛料!歡迎掃描左方二維碼關注光纖在線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