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9/2020,光纖在線訊,湖北省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上周在武漢召開,長飛公司和旗下全資子公司長飛光纖潛江有限公司聯合申報的“超大尺寸VAD光纖芯棒高效制備技術及產業(yè)化”項目榮獲2019年湖北省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項目成果第一完成人——長飛公司材料事業(yè)部副總經理、長飛潛江公司總經理顧立新出席大會并領獎。
怎樣解讀長飛公司獲獎的這一項目?所謂VAD是氣相軸向沉積法(Vapour Axial Deposition)的英文首字母縮寫。該技術1977年由日本電報電話公司的伊澤立男等人,為避免與康寧公司的OVD專利的糾紛所發(fā)明。VAD工藝的化學反應機理與OVD工藝相同,也是火焰水解。與OVD工藝不同的是,VAD工藝沉積獲得的預制棒的生長方向是由下向上垂直軸向生長的。
在發(fā)展初期,VAD工藝的燒結和沉積是在同一臺設備中不同空間同時完成的,即預制棒連續(xù)制造。上世紀80年代后又發(fā)展出先沉積芯棒再套管的兩步法,上世紀90年代后也出現了不用套管的基于沉積的外包層工藝。
經過多年發(fā)展,長飛擁有中國光纖光纜行業(yè)唯一國家重點實驗室,也是行業(yè)唯一三次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的企業(yè)。長飛是全球唯一同時掌握PCVD、VAD、OVD三種主流預制棒制備技術的企業(yè)。因此來說,VAD工藝做芯棒對于長飛并不是新技術。做到超大尺寸和高效制備才是關鍵。長飛獲獎的新聞稿中沒有這兩方面的定量描述,我們暫時也還沒有問到。
VAD工藝從一步法到兩步法,主要是提升了拉絲的效率。今天光纖的價格已經很低,同時擁有棒纖纜能力的公司越來越多。因此行業(yè)領頭羊們越來越多致力于提升制造效率。簡單來說,預制棒尺寸越大,拉絲的時候越方便,良率更高,就越能降低光纖的成本。以用于套管工藝的德國賀利氏的RIC產品來說,直徑已經達到近200mm,可以支持6000公里以上的光纖拉絲。同樣,VAD工藝需要外沉積。和OVD工藝類似,多噴燈的工藝可以讓沉積速率成倍提高。一臺設備同時沉積的棒的個數越高,光纖的成本就能越低。
相比MCVD和PCVD的內沉積技術,OVD與VAD技術不需要價格較高的襯底石英管,只需要價格較低的靶棒,沉積速率,沉積層數更高,有利于制作大尺寸預制棒,尤其支持G.652C的低水峰光纖制作。但是缺點是芯棒的折射率分布控制不那么容易。長飛這次不知道是否在這方面有沒有什么突破。
 
光纖預制棒是光纖制作的基礎,更快,更好,更大的光纖預制棒是決定光纖光纜廠商利潤的關鍵。長飛公司無疑是國內光纖預制棒領域的龍頭。祝賀他們百尺竿頭更進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