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色蜜桃,性少妇freesexvideos强迫,三个男人玩弄娇妻高潮,美女扒开腿让男人桶爽30分钟,中文字幕,内射

05年2月PTL光通訊論文評析

光纖在線編輯部  2005-02-25 21:44:01  文章來源:自我撰寫  版權所有,未經書面許可嚴禁轉載.

導讀:

一、光網絡與系統(tǒng):
    本期快報關于網絡部分論文不到器件部分的1/4,但質量都較高,現對個人認為較有價值的研究評析如下:
    曾經提到過,追求高速大容量是光通訊發(fā)展永恒的目標。曾經提到過interleaver技術可以在不增加過多運營成本的同時將可利用的通道數增加一倍。而對一個單一波長通道,也有兩項流行的調制格式,可以有效將單通道頻帶利用翻倍。其一是正交相移調制(QPSK),其載波可以承載四種不同的相移(4個碼片),每個碼片又代表2個二進制字節(jié),這樣同一載波能傳送2比特的信息,從而使載波的頻帶利用率提高了一倍。類似的PolDM技術通過偏振復用的方式也可以起到類似效果。這樣如果我們將QPSK和PolDM結合起來使用,顯然單通道信息量有望提高4倍。很多成功的網絡系統(tǒng)利用該結合技術已輕松實現了4×10Gb/s的單通道傳輸,而光網絡研究者們努力的方向是要在這個數字基礎上更進一步,實現4×40Gb/s的單通道傳輸,這樣即便使用CWDM,總傳輸容量也可達到Tb的目標。但這一目標實現起來并非易事,因為從10Gb/s到40Gb/s,系統(tǒng)對公差的容忍度已經降低到原來的7%左右,小的溫漂都可能產生大的誤碼,而實現動態(tài)色散補償可以有效的緩解這些不利因素。本期PTL中德國Paderborn大學的研究者利用光纖光柵做動態(tài)色散補償,第一次實現了單通道4×40Gb/s的傳輸,并在230km的傳輸測試中綜合性能非常優(yōu)越,個人認為該研究稱得上是相關領域上一次里程碑似的飛躍。但值得關注的是尚不知其動態(tài)色散補償在中長距離傳輸時效果如何。
    其它網絡方面有益的研究還有:(1)貝爾實驗室的研究員們對PMD補償過程里的非線性效應影響進行了研究,一個有趣結果是SPM可以是PMD補償效果惡化,然而適當的XPM卻可以對PMD進行遏制;(2)丹麥的Siahlo等設計了一個二級色散補償方案,在信號接受前可以一次性補償累計4ps/nm的色散;(3)愛爾蘭的Andrew D. Ellis等通過理論模擬和實驗論證了只要合理控制WDM臨近通道的相位,通道復用的密集度可以大幅度提高。
    二、有無源器件:
    有源器件方面,VCSEL技術長波化,DFB動態(tài)可調化,以及配合QW技術改善光束質量一直以來都是研究熱點,這在本期PTL有源部分的論文內容上也得到了印證:(1)大家知道在信息數字化調制時,歸零(RZ)調制比非歸零調制在公差容忍度,非線性抑制性等方面都具有明顯優(yōu)勢,因此在調制中被廣泛使用。一個較普遍的實現方式是在光或電參考脈沖作用下,實現雙模同步發(fā)射。這就要求生產出雙模鎖定發(fā)射的激光器,盡管該技術已相對成熟,但是覆蓋波段較窄,急需大范圍的動態(tài)可調。顯然再配合DFB技術,一切都更加可行了,加州大學的L. A. Johansson等就利用SG-DFB實現了40nm大波段動態(tài)可調的40GHzRZ脈沖發(fā)射,并在相位和強度調制兩種模式下均取得了不錯的效果;(2)英國St. Andrews大學的研究者對Yb :KYW激光器使用量子點飽和吸收裝置實現了穩(wěn)定的鎖模脈沖輸出;武漢大學的研究者利用多量子阱效應制作的激光器也實現了低閾值高功率的輸出;(3)多倫多大學的Tropper等對VCSEL技術在長波高速通訊方面的研究非常出色,代表了該方向最高水平,此次快報上他們就無源鎖模的VCSEL激光器進行了研究,其在10 GHz以上的復制率下鎖模,實現了持續(xù)的486fs的脈沖輸出,其采用的磷化物材料使其輸出波長移到了1.5微米附近,從而適合了長距離高速通訊的使用。
    無源器件方面,WDM技術、FBG、SOI材料等熱點問題在本期快報中也同樣得到了體現:(1)關于WDM器件,來自美國Purdue大學研究者的超精細復用很引人注目,其利用虛擬成像相位陣列(VIPA)技術做色散補償器(其優(yōu)點是集成度高)實現了3GHz頻帶間隔,0.75GHz3dB帶寬的多波長復用,其復用密集度又創(chuàng)了歷史新高;NTT的Hidenobu Hirota等利用二氧化硅材料摻入二氧化鈦材料的方法,并優(yōu)化摻雜的濃度和退火時間,從而制成了熱穩(wěn)定的AWG器件,其每變化1攝氏度,僅產生0.7pm的溫漂;(2)英國Aston大學的研究者利用FBG,基于Michelson–Gires–Tournois干涉儀結構,制成了高集成低插損的全光纖平頂多通道濾波器;香港城市大學的吳強等提供了一種設計方案,利用FBG不僅補償了色散,也降低了色散斜率;(3)香港大學的T. K. Liang等,利用SOI材料脊形波導的結構特性,改變脊寬,從而影響雙折射程度,制作了一個高消光比的偏振分束器;上海微系統(tǒng)所的研究者利用SOI材料制作了AWG,其特點是使用可調微反射鏡陣列代替原器件彎曲波導結構,使器件更加緊湊,但從測試結果看,其關鍵性能還有待進一步提高。
    三、探測器,光開關及調制器,測試:
    快報中涉及這些內容的論文都不多,現分主題對有益論文概括如下:
    探測器和接受器方面有益的研究:常用探測器有APD和PIN-PD兩種。APD雖有倍增作用,但因頻響限制,使用較少。使用最多的是低電容、低暗電流的PIN-PD,但它與FET集成較為困難。為適應高速率、寬頻帶響應的要求,人們研制出具有高速能力的金屬-半導體-金屬(MSM)PD,其電容更低、工藝簡單,但暗電流稍大(10nA以上)。此期快報臺灣的李清庭教授直接在MSM-PD電極附近通過光電化學的方法生長出了一個緩沖層,使暗電流大幅降低,并增大了截止電壓,綜合性能更加優(yōu)越。
    光開關方面荷蘭Twente大學的研究者利用微共振腔結構,通過熱光效應使共振波長改變,實現了一個Gbit的光開關,其消光比高于12dB,通道隔離度好于20dB,在10Gb/s的單環(huán)傳輸測試下,誤碼率小于10.^-12。同樣基于微共振腔結構,南加州大學的研究者研制了一種低電壓高帶寬的調制器,其共振腔基于InP材料,通過載流子注入的方式,調制速度有了極大提升;西班牙Collado等理論分析了共振增強型電光調制器由于電光效應引發(fā)的相位漂移,理解論文建立的理論模型對我們很有幫助,可以知道電極多長才好,也可知道如何優(yōu)化電極才能讓電光速率失配程度最小。
    波導傳輸損耗的測試是光器件制作中必須的,通常的儀器如棱鏡耦合器(國內上交大物理系做的較好)等都可以實現,但適用范圍相對有限,測量靈活性不高。此期快報印度科學院的研究者利用兩個3dB耦合器,一個微處理器,一臺電耦合照相機,實現了一種測量波導損耗的新穎裝置,從報導效果來看,靈活性和可靠性都很好;信噪比測量是光通訊中預估誤碼率的有效手段,此期快報,AT&T實驗室的研究者對信噪比測量過程中,自發(fā)輻射的影響進行了理論和實驗的分析,證明自發(fā)輻射較大的情況下,信噪比已經不能像常態(tài)那樣估計出誤碼率,高的信噪比也可能產生大的誤碼率;日本東京農藝大學的研究者利用一個AWG,在其曲線型輸出表面集成微反射陣列,并使用一臺線性的圖像傳感器,制成了一臺光譜分析儀,并對1550nm附近連續(xù)和脈沖的光譜都成功的進行了探測,該儀器很適合于高速光通訊系統(tǒng)的使用。(作者浙江大學 宋軍博士)
關鍵字: PTL
光纖在線

光纖在線公眾號

更多猛料!歡迎掃描左方二維碼關注光纖在線官方微信

熱門搜索

熱門新聞

最新簡歷

  • 劉** 嘉興 技術支持工程師
  • 陳** 廣東 副總經理/副總裁生產經理/主管營運經理/主管
  • 劉** 恩施 技術支持工程師生產線領班/線長技術/工藝設計工程師
  • 張** 嘉興 研發(fā)/開發(fā)工程師技術支持工程師
  • 梁** 東莞 品質/測試工程師

展會速遞

微信掃描二維碼
使用“掃一掃”即可將網頁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