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6/2012,為了讓安防用戶或消費者能夠更清楚地了解光端機從生產到出廠的過程,接下來請跟隨我們一同關注從生產加工到出廠,光端機如何挑戰(zhàn)三重質檢,最終的合格產品。
  安防產品不同于不同的消費品,過于精密的電子元器件企業(yè)大多選用外包的模式,將核心硬件交由專業(yè)的部門管理,廠商對產品進行多次質檢,這樣既可以省去大量的人工成本,同時也利于公司方便管理。對于大型安防企業(yè)來講,成熟的流水線配備專業(yè)的技術人員,當出貨量達到一定限度時,自己管理整套的生產加工過程,想必也是一種不錯的選擇。
  筆者曾到深圳安防工廠進行過實地參觀,無論是監(jiān)控攝像機、硬盤錄像機還是光端機,生產加工、硬件組裝、環(huán)境測試、"老化"測試等都是必不可少的環(huán)節(jié);同時,對核心部件有著特別"關照"的優(yōu)勢,對于監(jiān)控鏡頭、傳輸距離等有一套單獨的測試工具。接下來,我們以光端機為例,看它在出廠前如何經過重重檢測。
光模塊檢驗至關重要
  相信很多人都不是很了解光模塊,其實在光端機中,光模塊的重要程度遠遠超過了核心芯片。由光電子器件、功能電路和光接口等組成,作用就是光電轉換,發(fā)送端把電信號轉換成光信號,通過光纖傳送后,接收端再把光信號轉換成電信號。在接通電源后,光模塊處于在不停地發(fā)光過程,久而久之必定會有衰減,因此,檢測光模塊的工作十分重要。
  檢測光模塊需要用到光功率計,在光模塊出廠時,原廠家都會將本次批貨的質檢報告一同交給加工廠商,該廠商利用光功率計進行實際評測,當差值在報告范圍內,即為合格產品。
          光模塊實測數據與出廠數值的對比
  上圖是對光模塊進行檢測的數值,出廠功率范圍在-3~8dBm值區(qū)間,通過數值對比,可以判定此光模塊為合格產品。特別提醒的是,功率值越小說明其光通信能力越弱;也就是說,小功率的光模塊不能夠進行長距離傳輸。據北京天翼訊通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朱小華說,有些小作坊會購買二手光模塊,編號翻新后應用于短距離光傳輸設備中,顯然這是對用戶的不負責任。
          光模塊剛剛接通電源后測量出的數值
  光模塊檢驗也可以被看作是光端機檢測的第一道關卡,在產品零部件出廠時進行檢測也是對企業(yè)自己的利益負責。若沒能及時發(fā)現不合格的產品,經過二次質檢時,原材料及人工時間的浪費勢必會加大出貨成本,這也是對消費者不負責任的表現。
光端機二檢-波形對比
  光模塊檢測合格后就可以進行大批量的安裝、加工。在光端機電路板上除了光模塊外,還有芯片、通訊電路等。這個檢驗就是在產品"裸奔"的情況下進行的波形對比;在產品尚未完全成型,未經過老化時,對產品性能的一種測試。
                            光傳輸波形實測圖
  通過波形的對比,我們可以發(fā)現,信號輸入與信號輸入后的波形幾乎沒有變化。這也就是說,信號經過光傳輸后,進行了一系列的數模模數轉化,最終輸出的信號為無損信號。通過波形對比的方式檢驗,產品初次成型后,功效是否有衰減。
  
光端機"老化"后的檢驗
  與其他產品不同的是,安防產品大多需要"老化"檢驗,是對電子元器件耐高溫程度的一種檢測。據朱總介紹,安防監(jiān)控產品若真出現了質量問題,往往會在最初的24~48小時內,因此,將這最初的檢測時間留給廠商,能夠快速地對于問題產品進行處理,也是對客戶一種負責。將成型的電路板放置高溫房間內,待出廠前進行距離測試,這也是產品出廠前對性能的最后一道檢驗。
  將"老化"后的一對產品接通電源,進行模擬的遠距離信號傳輸,通過視頻發(fā)生器檢測傳輸信號是否會出現色差等問題。視頻源可發(fā)出不同的顏色及線條,紅色、灰色、不同程度的灰色色階等,分別檢測圖像的不同功能。另外,若光端機出廠設定傳輸距離為20km,在在環(huán)境測試時一般會選擇大于20km的裸線(光纖線)進行測試,確保產品遠距離傳輸無誤。
              測試專用的裸線(傳輸距離22.24KM)和待測光端機  
  通過上述的介紹,相信大家對光端機質檢有了一個較為清楚的認識,我們也是通過實際測試告訴大家如何檢測或測試一款合格的光端機。安防產品并非單一的產品,它需要前端、中端及后端多種產品綜合而成;在搭建一套完成的監(jiān)控系統(tǒng)時,哪一個環(huán)節(jié)都不能忽視。因此,安防產品的質量保證是監(jiān)控系統(tǒng)成敗的關鍵。
  四期的"安防3·15"內容將會畫上一個圓滿的句號,如果您想了解更多關于安防與3·15的內容,請繼續(xù)關注我們的3·15特別策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