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是世界最大的網絡設備供應商,這個行業(yè)的領導者;一個是中國最大的網絡設備供應商,被認為是這個行業(yè)對思科的最大挑戰(zhàn)者。1月24日,當思科突然宣布對華為技術有限公司及其美國子公司以“非法侵犯思科知識產權”向美國得克薩斯州東區(qū)聯(lián)邦法院提起法律訴訟之后,引起了全世界的關注,此次案件也被稱為“2003年世界IT第一案”。不僅國內的媒體幾乎全部參與了此次事件的連續(xù)追蹤報道,連《華爾街日報》等美國主流媒體也幾乎全部參與。 
  一場中美巨人間的首次生死角斗,一場覆蓋全部知識產權法的案件,一場美方占盡“主場”之利的案件,一場要求陪審團裁處而遙遙無期的案件,一場沒有任何具體賠償數(shù)額要求(極可能數(shù)額驚人)的案件,訴訟前景如何? 
華為做出積極舉動  停止銷售部分產品
  據《華爾街日報》2月6日報道稱,中國電信網絡設備供應商———華為公司已經停止在美國出售半個月前被思科指控含有非法盜版軟件的某些產品,并且已經將其Quidway路由器從其美國網站上撤除,華為還表示正在回收在美國已售出的此類產品。華為同時表示,公司正在積極地開發(fā)并推出思科無法指責的新產品,并將于3個月之后上市。
  華為公司深圳總部的負責人證實了《華爾街日報》的報道,并就此事表態(tài),早在思科提起訴訟之前,華為就已經采取了相應的措施來彌補,包括現(xiàn)在的行為都只能視為華為為解決問題而采取的一種善意和建設性的舉動。對于思科用訴訟的手段來鞏固其市場地位的做法,華為將堅決、積極地應訴以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據悉,其實華為在美國銷售的路由器一共才賣了18臺,即使全部回收對華為來說也沒有太大的損失,而用這種相對積極的態(tài)度來面對公眾不失為明智之舉。 
思科不肯善罷甘休  揮動“長臂管轄”大棒 
  對于華為的舉動,思科稱華為是在有意設法消除美國市場上的證據,從而阻止美國法庭就思科的指控作出判決。而思科中國公司的相關人士則認為,一切靜觀其變,對于此事的進展還沒有得到太多的消息。 
  那么,思科為何把華為告上美國的法院呢?因為思科在揮舞受各國反對的“長臂管轄”的大棒。 
  最高人民法院民議庭庭長黃松有法官曾指出,美國為了擴大自己的管轄權,各州制定了“長臂法律”(Long-armStatutes),依據這種法律實行“長臂管轄”。美國法律規(guī)定適用“最低限度聯(lián)系”原則,認為涉外民事案件中只要有任何聯(lián)系因素與美國有關,就是與美國有最低限度的聯(lián)系,美國法院就有管轄權。 
  法律專家指出,由于“長臂管轄”本身就受到全世界的反對,思科在全球的公眾形象很難說不會打折扣,而且最后很難獲得思科所期待的數(shù)額不詳(可能數(shù)額驚人)的賠償。 
  著名IT評論家方興東認為,思科告狀的主要動機是狙擊華為的海外市場拓展。因為同樣性能的產品,華為的價格只有思科的一半不到,客戶當然傾向于華為的產品。除了專利,思科不可能有任何有力的對策,而不管最后結果如何,狀告本身的新聞效應就足以大大損傷好不容易走出去的華為的公司形象,從而大大動搖華為的海外客戶和合作伙伴的信心。
案情極其復雜   結果不外三種 
  據悉,思科提交給法院的訴訟材料共77頁,其中訴狀為25頁,而證據為52頁,實際的訴訟請求多達21項。 
  由于美國陪審團訴訟的程序比法官訴訟還要繁復,一個案件拖上幾年還無法結案并不罕見。再加上本案涉及眾多尖端的專業(yè)知識,本案最終何時了結實在是難以預料。 
  業(yè)內人士分析,最后的結果很可能是雙方和解,思科的目的并不是要把華為逼上絕路,作為全球最大的網絡設備制造商,思科感到日益崛起的華為已經對自身構成威脅,而且也不想將低端網絡設備市場拱手讓給產品價格較低的華為。用法律的手段既保護了自己的權益,又起到敲山震虎之功效,束縛一下華為的手腳,不讓華為把手伸得更長。 
  第二種結局是,思科和華為在美國法院展開廝殺。一種結果是美國法院判決華為構成侵權而被趕出美國市場,并判賠巨額損失,思科股價飆升,華為在美國的公司破產,并影響到華為的全球銷售。華為則在中國起訴思科以報復。另一種結果是美國法院判決華為不構成侵權,思科名譽大損,股價暴跌,并承擔因濫訴給華為造成的損失,而華為產品從此暢行全球。 
  最后一種最可怕的結局是,思科將戰(zhàn)火點到中國乃至華為產品的任何銷售國,引起軒然大波,后果不堪設想。 
記者觀察 歸根結底是利益之爭
  在發(fā)生法律糾紛前,除了思科,可能誰都沒有想到思科會起訴華為,一個世界巨頭,年營業(yè)額為222億美元,而華為年營業(yè)額才為30億美元,兩者的差距何止一個級別。但美國的媒體認為,如果說戴爾的低價是思科的殺手,中國華為則 
  是思科全球市場的最大挑戰(zhàn)者,他們甚至認為,華為現(xiàn)在美國市場的影響力,就像當年日本豐田汽車進軍美國市場對福特的影響一樣。 
  思科顯然不想看著對手一天天快速長大,華為的發(fā)展速度確實超出了很多人的預料。華為目前只是在低端網絡產品市場對思科形成了威脅,但以后呢? 
也許這才是思科對華為動手的真正原因 
  也許方興東說得對,思科狀告華為的真正用意,無非是打擊競爭對手,而決不是為了知識產權而知識產權。知識產權問題的核心不是道義,甚至不是法律,而是“利益”二字。為利益而來,為利益而去。 
  既然是利益的問題,當然可以討價還價的,也許這就是業(yè)界分析家認為兩者最有可能最后達成和解的基礎吧。
(信息時報)					
					
					
						
						
						光纖在線公眾號
						更多猛料!歡迎掃描左方二維碼關注光纖在線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