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1/2005,日經BP社報道, 日本NTT未來網絡研究所日前進行了一次實地實驗,在一根光纖纜芯中高密度地復用傳輸1000個波長。據悉能以每波長2.67Gbps、1046個波長約為2.7Tbps的傳輸速度傳輸126km。波長間隔是目前已經進入實用化的高密度波分復用(DWDM:dense wavelength division multiplexing)技術的8倍,約為研究領域截止到目前所發(fā)表的最大值的2倍。 
  該研究所在此次波分復用中使用的帶寬約為54nm,波長范圍包括1539.07nm~1564.68nm和1572.01nm~1600.01nm。在這么大的帶寬中以6.25GHz的間隔配置1046個光波。而目前已被實際采用的波長間隔則為50GHz。此次之所以能夠實現超高密度的波分復用,是因為成功開發(fā)出了以下兩種元件:(1)波長與波長間隔偏差非常小的光源,(2)低串音合分波器(AWG:陣列波導光柵,arrayed waveguide grating)。 
  第(1)種元件是被稱為“Supercontinuum(SC:超連續(xù)光譜)”、可以輸出超寬帶光的特殊光源。此次尤其是通過在光纖分散特性上下功夫,開發(fā)出了具有如下特點的SC光源:能輸出1046個波長不同的獨立光,而且能準確地以6.25GHz的波長間隔進行排列(圖1)。波長偏差在10MHz以下,波長間隔偏差也在1kHz以下,二者均在老式激光光源的1/100萬以下。 
  SC光源一般是通過讓大功率的激光,從拉曼增益用光纖或者光子晶體光纖(Photonic crystal fiber)等非線性光學效應較強的光纖中通過而得到的。在介紹此次的SC光制作方法時,NTT未來網絡研究所表示,“首先通過對波長為1567nm的高功率激光進行相位調制,將其轉換成間隔為6ps的脈沖光,然后再讓這些光通過長數百m~1km的特殊光纖后即可得到”。不過該研究所沒有公布光纖的具體情況。 
  第(2)種元件AWG雖說與以前一樣也使用石英底板,但“通過將導光管折射率提高到超過普通AWG的水平,提高了光的封閉性,由此就防止了光向相鄰導光管泄漏的問題”(該研究所)。不過,新的AWG有“手掌大小”,比3cm見方的普通AWG大很多(圖2)。通過疊加使用64波或128波2級AWG,就能實現1046波的合分波。 
  比起總傳輸速度,NTT在此次開發(fā)中是以增加復用波長的數量為重點的。因為“在不遠的將來,光子網絡中每個用戶都必須計時使用光的波長。在此類網絡的主干部分,必須要有能復用傳輸大量波長的技術”(該研究所)。在通過波長復用方式提高總傳輸速度的案例中,NEC與法國阿爾卡特公司2001年曾做過發(fā)表。當時以每波長40Gbps的傳輸速度波分復用了273個波長,實現了10.92Tbps的總傳輸速度。 
  “下一個課題將是,通過采用多值調制方式,將現為每波長2.67Gbps的傳輸速度提高至10Gbps”(NTT未來網絡研究所)。假如實現了這一點,總傳輸速度就能達到目前最快的10Tbps。(記者:野澤 哲生) 
 
					
					
					
						
						
						光纖在線公眾號
						更多猛料!歡迎掃描左方二維碼關注光纖在線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