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4/2004, 2004年4月底的一個傍晚,加拿大北電網(wǎng)絡的總部,在聽取獨立調(diào)查官的秘密報告并經(jīng)過了一整天漫長的會議后,北電網(wǎng)絡董事們做出了決定。北電網(wǎng)絡時任的CEO Frank Dunn以及首席財務官和首席審計官同時遭到解聘。董事們隨即通知了此時仍在自己的辦公室里工作的Frank Dunn。對于Frank Dunn,中國人并不陌生。他曾數(shù)次來華訪問,接受過北京媒體的采訪,并有一個不錯的中國名字:鄧富恩。鄧先生至今并不肯承認北電董事會所認定的他所犯下的錯誤或者財務罪行。他的律師對外公開表示鄧先生對于北電所發(fā)生的一切財務欺詐毫不知情。但是,對于北電,無論如何,這不是個好消息。北電至今還在接受美國聯(lián)邦證券委員會和加拿大安大略證券委員會的調(diào)查,北電的股價也一降再降。而與此同時,北電的傳統(tǒng)競爭對手則一路高歌,不斷宣布新的產(chǎn)品和新的客戶。朗訊就在今天宣布贏得Verizon 50億美元的設備服務合同。北電當初在電信巨頭中率先宣布恢復盈利,今天的北電新總裁Bill Owens卻不得不將希望寄予明年。如同困境中的朗訊一樣,不久前竟然也傳出北電會被思科收購的說法。
7月2日,美國華爾街日報頭版發(fā)表作者為Ken Brown和Mark Heinzl的長文,詳細披露了北電的這起財務丑聞。新浪網(wǎng)報道,此文一出,北電的股價又降了9%。
根據(jù)華爾街日報的報道,北電的財務問題主要包括這么幾個部分:
1)	抽取累計利息(Accrued Libilities)作為利潤。據(jù)個例子,某公司誤過了一筆1000萬美元的付款的最后期限,因為這個錯誤,該公司不得不再支付客戶100萬美元作為補償。這100萬美元做進財務報表就變成一種債務,直到被支付為止。這就是累計利息的來源。在公司合并等特殊情況下,這種累計利息可以被提取。但是,如果在其他情況下提取累計利息做為利潤,就構成財務欺詐。一個公司可以通過夸大累計債務的金額或者超期扣留累計利息兩種方式達到抽取累計利息的目的,這種做法俗稱“Cookie Jar”。根據(jù)華爾街某分析師的見解,這是三中最嚴重的財務罪行之一。
2)	夸大儲備金(Reserves)的規(guī)模。
華爾街日報的報道指出,自從2001年通信泡沫以后,北電的財務報表就一直有些不正常的地方,只不過沒有引起人們的懷疑。而鄧富恩先生升任CEO之前恰恰擔任的是公司首席財務官一職,F(xiàn)在的調(diào)查過程中,很多北電員工也透露多年來在北電按照鄧先生的意圖來處理財務問題已經(jīng)形成一種慣例。看來無論如何,他都很難逃脫干系。
西方的大型上市公司很多事情都要看華爾街的指揮棒,業(yè)績直接影響到股價,股價又直接影響到管理層的收益。北電這次暴露的問題應該是2002年電信泡沫的一個集中體現(xiàn)。
就在這幾天,另外一家涉嫌欺詐的通信業(yè)公司AdelPhia公司的父子倆人同時被判有罪,等待北電高官們的前途又是怎樣呢?
					
					
					
						
						
						光纖在線公眾號
						更多猛料!歡迎掃描左方二維碼關注光纖在線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