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2/2012, 很多人說現在的北京通信展--曾經的中國電信業(yè)第一大展,成了雞肋。今年的北京通信展,筆者抽空去轉了一圈,就此也想明白這個展會究竟為什么不那么火爆了。
其實北展的規(guī)模還在,只是和我多年以前那次參展相比,許多光器件商聚集的1號館二樓關閉了,其他館都還在使用。各大電信運營商,各大電信設備商依然也沒有缺席北展(今年的展會因為特殊情況少了許多日本廠商),只不過無論設備商還是運營商,帶來的新東西并不多。華為在自己的展臺上設置了一個非請勿入的區(qū)域,筆者探頭進去似乎沒看到什么新意。華為同期在北美發(fā)布的SDN路由器也沒有帶到北展上來。華為如此,更不用說別的廠商。北展不再是一個電信設備廠商發(fā)布最新技術的平臺,這大概是北展受歡迎程度下降的最大原因吧。至于背后的原因是什么,該值得中國電信業(yè)認真反思。
相比多年以前的北京電信展,今年的北展倒是給筆者一個突出印象,那就是電信傳媒的火爆。不僅一家比一家規(guī)模大,一家比一家拼著法吸引眼球,從紙媒到網媒再到最新的手機媒體,應有盡有。中國最大的電信展平淡無奇,為什么電信傳媒能獲得如此快速發(fā)展?這是又一個值得中國電信業(yè)思考的問題。
對于光通信人來說,現在是移動通信稱王的時候,光通信的產品在電信展上已經不是主流,加上和歐洲的ECOC同期,北京電信展對于光通信企業(yè)的吸引力下降。盡管如此,今年的北展上,光通信方面還是有一些看頭。
第一個看點是烽火集團展臺上光迅的光線路保護系統(tǒng)和EDFA子系統(tǒng)。這些面向運營商的子系統(tǒng)產品現在成了光迅銷售的一個重點,也是光迅提高毛利率的關鍵。
第二個看點是北美兩大光接入設備廠家Calix和Adtran的參展。盡管都是單個展臺,這至少說明,中國市場對于國外中小設備企業(yè)仍然有吸引力。
第三個看點,瑞斯康達成為一線廠商,至少在北展上。經過多年努力,瑞斯康達已經不再是一家以收發(fā)器為主的中小設備商,他們現在一躍成為專網市場上主要設備供應商之一。
北展上令筆者印象最深的有兩家公司,一家是10G模塊廠萬兆通,另一家是10G光設備開發(fā)商
上海欣諾。巧的是,這兩家公司的老板都是筆者的老朋友。萬兆通是一家很會做市場的企業(yè),在六號館,這家公司獨特的腳印廣告把從任何方向進入展廳的觀眾總能吸引到他們展臺去。而上海欣諾則是整個展會里唯一讓筆者眼前一亮的企業(yè)。為什么能讓筆者眼前一亮?第一個是欣諾這個名字筆者并不熟悉。第二個是因為這家展臺的10G光傳輸設備。欣諾的出現讓筆者驚喜于終于看到光設備領域有新面孔出現,不過又困惑在華為中興烽火壟斷的市場下是否能有這樣新公司的機會?欣諾的工作人員告訴我,他們的設備已經銷往內蒙,黑龍江,江蘇,福建,甚至遠銷到孟加拉國,客戶中不乏電信運營商。將信將疑的筆者上網去查欣諾的資料,卻發(fā)現多年前的老友正是這家公司的創(chuàng)始人。印象中老友的公司做DSL等接入設備,在網上找到老友被告知光傳輸設備是最近兩年的新產品。除了最開始的xDSL設備,他們現在的產品線包括了光線路監(jiān)視系統(tǒng),2.5G/10G傳輸設備,GEPON設備,還有EPON的測試產品。筆者詢問“很少廠商同時做設備和儀表,欣諾為什么要做測試儀表?”朋友說他們對于EPON協議分析很在行,很少廠商在這方面比他們強,這正是他們涉足EPON協議分析儀表的基礎。從朋友傳過來的資料看,他們的手持式PD3310 EPON測試儀表只有一般的光功率計那么大,不僅支持光功率等物理層測試,還可以進行鏈路層,網絡層的測試。在EPON領域,他們還有一款EA3301 EPON鏈路放大器,可以配合各廠家的OLT/ONT,將EPON系統(tǒng)的覆蓋距離從20公里擴展到80公里以上。在市場上,欣諾努力尋找大廠商顧及不到的差分市場,并尋找到了自己的位置。這兩年的銷售額都在按30%以上的速度在增長。
新公司的崛起,往往是通信展上最有看點的東西之一。今年的北展,見證了瑞斯康達已經發(fā)展壯大。今年的北展,是否也能見證上海欣諾成為下一個瑞斯康達。在產品線的起始點上,欣諾比當初的瑞斯康達更前一步。我期待著他們的更大成功。對于中國的光通信業(yè)來說,能夠涌現出更多欣諾這樣的新公司,是我們整個行業(yè)的福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