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IT,在今年8月份召開的中國普天工作會議上,中國普天總裁歐陽忠謀警告自己的下屬企業(yè)說,中國普天的發(fā)展到了一個關鍵時期,“形勢逼人,不進則退”。盡管在今年6月底,審計署報告將矛頭直指歐陽忠謀,但顯然這位中國最大的通信制造企業(yè)的老總心中有數,中國普天并沒有陰云密布,歐陽忠謀也一直在把握著中國普天的前進方向。現在他最擔心的不是他個人的榮辱,而是企業(yè)的命運,因為普天開始走下坡路。 
  一、經營業(yè)績始終欠佳 
 經過一番努力爭取,6月28日,國資委批準正式成立中國普天控股股份公司。按照既定計劃,中國普天的移動通信設備及手機業(yè)務將于今年第四季度在香港、美國兩地上市,集資金額為五億至六億美元。但普天集團的上市計劃受其外資合作伙伴和自身經營效益的影響,使不確定性因素始終存在,很可能將使上市時間不斷推遲。 
 普天此次上市資產包括首信股份(普天占股份875%,)、東方通信(普天占股份5159%)、寧波波導(普天占股份33.75)、南京愛立信熊貓通信及北京愛立信移動通信分別為20%和27%)和負責手機銷售的普天太力通信。 
  普天的上市計劃早在去年就已經展開,美國雷曼兄弟公司被確定為中國普天重組和海外上市項目的聯席全球協調人和主承銷商,中國國際金融公司將和美國雷曼兄弟公司共同完成普天集團海外上市融資工作。當時宣布的融資金額為10億至12億美元。 
  與普天合作設立合資廣的國際電信設備商,除持股首信的諾基亞之外,還包括愛立信、摩托羅拉等。這些外資企業(yè)很可能在普天上市時,認購其中若干股份,借此加強雙方的合作關系。愛立信和諾基亞一直在調整在華投資策略,重組合資企業(yè)架構,這在一定程度上拖慢了普天的重組進度,因為普天初步確定的上市資產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就是諾基亞持股的北京首信。不久前諾基亞宣布將在華四家合資公司(北京首信、東莞南信、上海聯和投資和北京航星)合并成一家,為中國普天重組上市掃清了一大障礙。 
  注冊資金30.9億元人民幣的中國普天普天前身為中國郵電工業(yè)總公司,屬于信息產業(yè)部,是一家面向國內國際市場、從事研究開發(fā)和生產經營系統成套通信技術裝備的信息產業(yè)集團公司,并連續(xù)獲得中國電子百強之首稱號。 
  盡管最近商務部公布了2002年中國進出口額最大的500家企業(yè)和出口額最大的200家企業(yè)名單,中國普天以進出口額40.5億美元和出口額17.2億美元分列兩項排名第五位。但近兩年來,普天效益卻不盡人意。2002年,中國普天總收入與前年相比,有所下降,從2001年的642億元人民幣滑落至602億元,利潤同時下降到10.9億,是2001年的58.7%。集團公司也因此失去電子信息百強排名“狀元”頭銜,屈居第二。 
  其子公司情況更是不妙,東信虧損2.05億,與前年盈利2.07億的狀況相比,反差極大。此外,成都普天虧損1.137億、南京普天虧損5893萬,只有寧波波導實現了2.16億的盈利。中國普天將原因歸罪于通信設備市場需求持續(xù)疲軟。 
  在年初的2002年中國普天集團工作會議上,歐陽忠謀表示,2003年普天集團生產經營的奮斗目標是,實現營業(yè)收入超過700億元,凈利潤同比增長20%以上。 但半年的時間過去了,中國普天的營業(yè)收入雖然比去年同期有較大幅度的增長,但卻是增收不增利。 
  由于市場競爭加劇,產品價格下降,導致激烈毛利率下降,而期間費用同比增加,致使經濟效益指標完成不理想,離今年各單位預定的利潤目標尚有很大差距,企業(yè)盈利空間縮小,同時部分企業(yè)銷售不暢,庫存有所增加,期間費用未得到有效控制,同比大幅增加,經濟效益指標完成不理想,部分企業(yè)虧損依然嚴重,生產經營同類或相近產品的企業(yè)成本費用的控制及經營成果上差異明顯。 
  中國普天今年上半年的經營業(yè)績欠佳令歐陽忠謀深為煩惱,因為要在年底上市,但目前企業(yè)情況卻難以使這一項目如期完成。 
  二、業(yè)務亮點難以閃光 
  在8月份召開的中國普天工作會議上,歐陽忠謀總結了上半年集團生產經營的幾個亮點:一是合資企業(yè)情況明顯好于去年;二是移動終端產品繼續(xù)保持較高增長速度;三是小靈通市場活躍,帶動了相關企業(yè)收入及經濟效益的增長。 
  日前中國普天副總裁陶雄強對歐陽忠謀的這段話進行了詮釋,也為中國普天年初制定的目標進行修訂宣傳。陶雄強表示,今年中國普天營收增長可望超10%,達660億元,公主要來自小靈通和手機業(yè)務。其中,手機銷售量可望在去年手機銷售量為3000萬臺的基礎上增至5000萬臺,同比增長50%。此言一出,引起業(yè)界一片嘩然。 
  不過據信息產業(yè)部經濟體制改革與經濟運行司最新統計數據顯示,這位副總的言語確是言之有據,今年1-7月份,全國電子百強企業(yè)累計生產手機6218萬部,銷售6042萬部,其中出口1518部。名列電子百強第二的中國普天生產手機2910萬部,銷售2855萬部,其中出口768萬部。按照比例框算,陶雄強不算浮夸,到年底,中國普天手機銷售量完成5000萬臺不應成問題。 
  但是現在信產部對自己的統計數據也難以自信,因為手機企業(yè)太多的庫存使數據難以表現實際情況。在中國,沒有人清楚國內的手機市場到底什么樣。產量、銷量、存在哪些問題和發(fā)展趨勢如何。手機企業(yè)自己心里都沒數,信產部也不知道。 
  因為目前在GSM手機的27張定點生產牌照中,普天擁有首信集團、東方通信、北京松下、北京索鴻、武漢中原、波導6家企業(yè),在19張CDMA生產牌照中,普天擁有波導、首信、東方通信、南京普天、天津通信設備廠5家企業(yè)。 
  陶雄強在中國普天是負責技術的副總,對此陶雄強一語道破天機。 陶雄強說:“國產手機成功的法寶是個性化的機型、靈活的市場應變能力,以及花血本做廣告。 中國廠商雖然沒有核心技術,但有‘次核心競爭力’,在產品外觀上,歐美系手機多為直板式,鍵盤裸露、頭重腳輕;而國產手機大都定位于小巧輕薄的折疊機,而且還善于把握國人心理,外形華麗!碧招蹚姷脑挻_有道理,因為普天手機以前根本無人知曉,后來捆綁聯通套餐銷售后,在各地和一線品牌一樣銷售火爆。 
  但業(yè)界一直認為,中國普天最有可能出現大量庫存,但該公司市場部經理劉萬榮拒絕對庫存情況進行具體討論,他表示庫存問題還沒有嚴重到威脅與普天關聯制造商生存的程度。但他透露,由于行業(yè)狀況欠佳,普天已推遲了在香港和美國上市的計劃。 
  對于小靈通,中國普天之所以將其視為營收新的增長點,一方面是其市場前景廣闊,另一方面是普天旗下已有三家企業(yè)在生產“小靈通”手機。中國普天認為,小靈通目前仍是一個有利可圖的巨大市場,按普天人士估算,今年的市場空間將由年初估計的1500萬部增加為2000萬部,2-3年內還會隨著電信的推廣加碼繼續(xù)保持一定量的增加。 但這一切都是變量,無法寄以厚望。 
  “普天系”軍團中第一個涉足小靈通終端制造領域的是旗下專門生產電話機的“深圳市普天凌云電子有限公司”。2001年10月,普天凌云殺入小靈通手機市場,2002年全年只出了一款產品,卻一口氣賣了100萬部,銷售額達8億。普天凌云在小靈通手機市場份額約為15%,已經躋身老二之位,盡管遠弱于UT斯達康(UT占80%左右),但已在中興通訊和朗訊科技兩大廠家之上。普天凌云計劃,今年的銷量將突破500萬臺。 第二家公司是位于武漢的一家名為“普天洲際”的公司。 
  第三家則是赫赫有名的普天首信集團,于今年上半年投資10個億進軍“小靈通”手機市場,并于近期與日本三洋達成一個“內部通訊協議”,拿到進入“小靈通”領域的“通行證”。另外還就此與三洋簽下10款機型的合作協議。 
  歐陽忠謀明白,手機和小靈通雖然是業(yè)務亮點,但卻難以閃光,盡管將全年營收計劃下調了一半,凈利潤同比增長從20%降到10%,但中國普天能夠完成這一目標依然太難。 
  三、不進則退 
  讓中國普天無可奈何的是企業(yè)的生存環(huán)境。 
  歐陽忠謀在2003年普天信息產業(yè)集團理事會議上分析認為,隨著國有資產管理體制和國際國內的市場環(huán)境的變化,及中國市場的逐步開放,市場競爭的日益激烈,信息產業(yè)的高速增長期已經過去,普天集團將面臨比以往更加復雜的發(fā)展環(huán)境。這就可謂是“形勢逼人,不進則退”。 
  扭虧、減虧工作已是中國普天當務之急。現在中國普天要在從業(yè)務性質角度定位為“信息產品和服務的提供商”;從企業(yè)的經營管理性質角度定位為“綜合性的產業(yè)集團”,但其面對的是需要是產業(yè)結構、圍繞主業(yè)優(yōu)化資源配置、推進企業(yè)主輔分離、運作好上市公司平臺、合理安排研發(fā)資源、提高技術創(chuàng)新能力等諸多問題。 
  對于中國普天而言,進軍世界500強是一個響亮的口號,最現實的是要力爭三年內成為國資委授權經營的、主業(yè)突出的、有國際競爭力的大企業(yè)集團。否則,下坡路上的中國普天一切將不堪設想。
編者按:號稱中國最大通信企業(yè)的普天集團現在真的到了不進則退的危險境界。前途堪憂。
					
					
					
						
						
						光纖在線公眾號
						更多猛料!歡迎掃描左方二維碼關注光纖在線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