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2005,王濤  事理越辯越明,在經歷了一年多已達沸點的爆炒后,WiMAX的“真身”正在逐漸得以清晰地顯現(xiàn),而現(xiàn)在我們所要做的就是急需還原出一個真實的WiMAX。
  WiMAX得以聲名遠播的“硬件條件”就是其“傳輸速率可達70Mbps,覆蓋范圍可達50公里”。但是當我們來探詢這一結果的試驗條件時才發(fā)現(xiàn),事實并非如此。
  據有關機構披露,在演示固定點對點環(huán)境下70Mbps速率數(shù)據傳輸時,使用的是帶寬為20MHz的無線電信道。試想一下,在如此“寬廣”的無線電信道上實現(xiàn)70Mbps的數(shù)據帶寬,這在無線通信領域并不足為奇,事實上,只要有足夠高的發(fā)射功率和足夠寬的射頻頻譜,任何高速數(shù)據速率都是有可能的。
  退一步而言,WiMAX要達到這種性能水平,還需要有固定的視距內點對點固定無線傳輸技術和定向天線。也就是說,所有能量必須全力支持一個連接,大部分情況下,這對WiMAX來說都是一種費用高昂和不切實際的應用。
  另外,數(shù)據速率與傳輸距離、移動速度之間固有的相互制衡依然存在,較高的速率只能到達蜂窩的中心附近和低速情況下才能獲取。換句話說,要想使整個蜂窩網絡達到70Mbps的數(shù)據速率,蜂窩需要非常之小,移動速度非常之低。
   在硬指標方面是如此,在軟性的“低成本”的證據支撐方面,WiMAX同樣犯下了以點帶面的錯誤,動輒以WiMAX可以利用全IP核心網絡帶來成本優(yōu)勢的說辭只能說是對了一半。
  據有關機構測算,由于技術上的不可知因素,如站址采購和準備成本,即使不算包括射頻和電源在內的能源需求,部署一個WiMAX接入運營網絡的成本已經差不多相當于部署一個3G接入網(不算已投入的頻率成本),比一個典型的Wi-Fi網絡成本高很多。
  舉例來說,在發(fā)達國家如美國,設立發(fā)射天線需要付出昂貴的天線所在地租金,一般運營商必須支付每月5000到10000美金的費用。如果WiMAX在較高的頻段運行,更需要很多天線才能保證覆蓋率,這樣一來,WiMAX的總體成本并不能得到很好地控制。也正因為如此,WiMAX方面更多地寄希望于發(fā)展中國家。因此,中國、印度和韓國等自然成為WiMAX的救星。
  實事求是地講,WiMAX即便不能達到此前所宣傳的那種性能和成本水準,但是它的實際表現(xiàn)依然可以被稱為“出色”。
  就許多長期困擾固網運營商所提供的無線數(shù)據接入的問題,WiMAX應該是一種可信的甚至是優(yōu)秀的解決方案,它可以解決行業(yè)缺少開放的標準,沒有大型的芯片生產商和設備供應商等一系列問題。
  除此之外,通過在國內的幾次WiMAX測試,從其真實的性能表現(xiàn)來看,與3G的演進型HSDPA并不能分出上下。但問題在于業(yè)界對HSDPA一直有著穩(wěn)定、持續(xù)的正面評價,而此時的WiMAX卻需要被冠以“打回原形”的字眼,不能不說這是WiMAX方面的一個失誤。
 至此,對于WiMAX是否被高估這一問題應該有所定論了。而它所給我們的一個啟示就是:對于某項技術而言,應該在其所具有的“精神內涵”限度內去承擔相應的“社會責任”,而不是其他,因為在真正的市場檢驗面前,一切都會被徹底還原。					
					
					
						
						
						光纖在線公眾號
						更多猛料!歡迎掃描左方二維碼關注光纖在線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