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5/2022,光纖在線訊,10月18日到20日的2022德國法蘭克福光電及激光展上,德國漢諾威激光研究中心LZH推出了三種用于未來工業(yè)的光學技術:用于光學涂層的新一代光學空間原子層沉積系統(tǒng)(Spatial ALD)和多半徑寬帶監(jiān)視器,以及微型化濾光器。這三種技術中以微型濾光器編輯最感興趣,畢竟光通信WDM系統(tǒng)中至今離不開濾光技術,這種技術如何能夠對光無源器件發(fā)展產生影響呢?編輯就此專門請常駐德國的龔欣龔總幫忙,他幫編輯找到了LZH關于此技術的一些介紹。
 
LZH將其光學技術命名為智能光學(Smart Optics),通過優(yōu)化涂層精度,降低損耗,提高大面積內的各向同性,改善功率兼容來改善光學系統(tǒng)的性能。一個典型技術就是他們的所謂智能光纖器件,基于單片集成技術他們可以制作出無需耦合對準的光纖激光和光纖放大系統(tǒng)。具體來說,他們是基于離子,氫火焰或者激光加工工藝來對光纖端面進行加工,或者拉錐,或者形成微結構。在此基礎上他們基于特種光纖(空心,光子晶體,3C手性耦合光纖等)開發(fā)了各種光纖激光用光器件。在光器件領域,他們正在面向芯片級光互聯開發(fā)玻璃波導和透鏡技術。
回到小型化濾光器這個話題,LZH宣稱他們開發(fā)了新型的濾光概念,特性可調,支持下一代光器件的智能化,小型化。具體一點,LZH開發(fā)了一種無基底(Substrate-free)濾光片技術。該機構光學元件部門涂料集團負責人Tammo Bontgen表示:“考慮到基于無襯底涂層材料的微型濾光器,我們所做的是使用傳統(tǒng)的離子束濺射(IBS)涂層襯底。然后,我們通過化學分離的方式將涂層本身從基底上剝離。接著我們把30-40微米的涂層切成‘小塊磚’,這些可以用作電信應用中光纖段之間的光濾波器。成為過濾器的涂層材料通常是硅、鉿、鉭和鈦的氧化物的組合!
如此讀起來依然很費解,編輯理解起來大概是取消了現在濾光片必須依賴的玻璃襯底基片(一種依然大部分依賴進口的產品)從而可以實現集成化封裝。LZH目前將很大精力用于研究小型化光器件的半導體集成和封裝。
漢諾威激光中心  (Laser Zentrum Hannover)  是歐洲最重要的科研單位,也是推動企業(yè)開展研發(fā)和工業(yè)培訓的“助燃劑”。在德國下薩克森經濟人力運輸部(Ministry for Economics, Labour and Transport)的支持下,LZH1986年成立以來一直致力于激光技術領域的無償推廣應用研究。其主要任務是光電子和激光技術領域的研究、開發(fā)、咨詢、培訓和教育,研究重點是光學元件及系統(tǒng)、光學生產技術、生物醫(yī)學光子學。
參考資料:
https://www.lzh.de/en/innovation-fields/smart-optics#fibercompon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