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2/2024,光纖在線訊,專注于光通信產業(yè)的市場研究公司—和弦產業(yè)研究中心(Cordacord Industry Research Center,簡稱C&C)今日發(fā)布其首個《光通信用電芯片的市場研究報告》,報告調查了光通信產業(yè)主流的電芯片企業(yè)以及新興的芯片企業(yè)進展 , 涵蓋了全球光通信用電芯片的現狀、競爭格局、企業(yè)分布、市場規(guī)模以及產業(yè)升級面臨的問題。
報告指出:光通信用電芯片與光模塊市場的競爭格局保持一致,全球市場由中美日三國占據主導地位,但美系芯片企業(yè)在高端電芯片領域(尤其是DSP芯片)獨占鰲頭。
光通信用主要的電芯片根據功能可分為四大類:TIA跨阻放大器芯片,LD Driver驅動芯片, CDR時鐘數據恢復芯片, DSP數字信號處理芯片。還有一款LA限幅放大器,部分產品會單獨使用,但更多情況下被其他芯片集成為一體。 當然還有MCU主控芯片,不在本報告討論范圍之內。在工藝難度的排序,從最具挑戰(zhàn)性到相對簡單,依次為DSP、CDR、Driver和TIA。而值得注意的是,在同一速率條件下,它們的售價與利潤也恰好與工藝難度保持了高度的一致。
市場容量方面,根據C&C的統(tǒng)計,2023年全球電芯片市場規(guī)?蛇_23億美元,同比下滑14.81%,主要是受電信傳輸和接入網市場需求下滑,尤其是接入網市場上的GPON需求量價齊跌。
在經營模式上,光通信用電芯片的生產商通常采用Fabless的模式,對于晶圓代工廠商依賴嚴重。而海外的電芯片廠商通常不僅僅涉足光通信用芯片,通常同時會涉足無線、射頻、存儲、服務器等領域的模擬信號處理芯片。
產業(yè)的競爭格局方面,全球范圍內,光通信用電芯片與光模塊市場的競爭格局保持一致,全球市場由中美日三國占據主導地位,F階段,DSP芯片由美系企業(yè)所壟斷;CDR、Driver芯片也主要由美、日資企業(yè)所主導;中國電芯片廠商主要集中在以接入網市場為代表的10G及以下的TIA芯片市場,Driver芯片僅有少數的幾家企業(yè)實現大批量出貨;但在應用于數據中心市場的高速率(28GBaud以上)TIA / Driver / CDR / DSP芯片,中國企業(yè)均有布局,但僅部分企業(yè)實現百K級的發(fā)貨,距離大批量的商用還有較長的距離。
C&C統(tǒng)計了光模塊、光芯片、電芯片國產化率的情況,其中電芯片主要以TIA, Driver為主要統(tǒng)計對象。由此可見光模塊產品的國產化率極高,整體超過一半的市場占有率;光芯片在10G及10G以下領域也占據了主要的市場份額;而電芯片(TIA+Driver)在25G及以上國產化率僅為5%。
具體的電芯片類型來看,TIA芯片方面。2.5G TIA幾乎被中國廠商所統(tǒng)治,主要的供應商包括億芯源、廈門優(yōu)迅、嘉納海威、美辰微電子、明夷科技、洪芯微、微龕、米硅科技等;10G TIA方面,盡管廈門優(yōu)迅以出貨量占居第一的位置,但Semtech依然占據了第二的市場份額,此外美辰微電子、芯耘光電、米硅科技也是這一市場的主要競爭者;25G以上面向無線和數通市場的TIA則主要由以MACOM為代表的海外企業(yè)占據主要份額,國內有來自英思嘉、芯耘光電、廈門優(yōu)迅等主要競爭者。
在Driver芯片系列中,國產化芯片的主要競爭領域集中在2.5G,且參與者寥寥無幾,主要以廈門優(yōu)迅、Semtech和MTK等幾家企業(yè)為主。而在10G Driver市場,Semtech依然保持著主導地位。如果說把電芯片的企業(yè)按照 成立時間劃分,那么在2015年前后成立的電芯片公司多聚焦于28G Baud/56G Baud的系列產品。
在當下最熱門DSP芯片系列,全球范圍內依然以Marwell(Inphi)和Broadcom為主流,但Credo、Maxlinear等也已經在100G/400G市場上暫露頭角,并成為時下不少企業(yè)的選擇,MTK也成為DSP芯片市場上的新秀。從國產化的進程來看,已經有超過5家企業(yè)面向DSP展開商用測試,主要集中在50G PAM4系列,廣泛應用于構建50G、100G、200G、400G和800G網絡。
報告同時涉及了電芯片當下的市場應用分布,以及未來可能的應用場景,供應商的產地分布,未來五年電芯片市場的需求預測等等。
更多內容請通過如下方式,聯絡我們。
深圳:
手機(同微信號):18603045998,18665351104
武漢:
手機(同微信號):18318031194
E-mail:info@cordacord.com